“潔似芝蘭靜幽谷,廉若清風過竹林”,千載文明沉淀,廉潔自律鑄華魂,歲月更迭,遍覽歷史長河,廉潔是明亮的熠熠之燈。
廉潔是華夏的脊梁。古代墨客高士歷經(jīng)風霜雪雨,最困苦時,無一絲暖意以御寒,無半粒米糧以果腹,然仍一身正氣,一心為國,始終秉持“金銀非我欲,廉潔方為真”的信念。這是明朝于謙一生節(jié)儉樸實、勤政愛民,“粉骨碎身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”的堅韌,是元朝王冕一生不慕名利,畫梅自喻,“不要人夸好顏色,只留清氣滿乾坤”的豁達,也是現(xiàn)代焦裕祿穿布衣、踏泥濘,堅守“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”的初心,贏得“心中裝著全體人民,唯獨沒有他自己”身后名的頌揚。更是當代的廖俊波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的清風永存,品格如松。歷史如鏡,代代傳頌,已然化作永恒的根基,捍衛(wèi)民族的尊嚴。
廉潔的真諦常隱匿于日常細微之中,需靜心體悟,細心揣摩,正如古語所云:“廉潔之道,隱于無形,卻顯于行止”生活中的每一次抉擇,每一瞬間的堅守,都蘊含著廉潔的深意!增廣賢文》有言:“知足常足,終身不辱”,觀古今之廉潔典范,他們或許身處高位,卻心懷百姓;或許家境普通,卻志存高遠。廉潔并非一味地拒絕金錢與物質(zhì),而是在面對誘惑時,能夠堅守原則,保持清醒的頭腦。真正的廉潔,是在心中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,不為外物所動,不為私欲所惑,始終堅守著內(nèi)心的那份清廉與正直。
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。”廉潔之道,亦需我們從自身做起,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,提升自己的美德修養(yǎng)與廉潔意識,它不在于表面的浮華與絢麗,而在于內(nèi)心的自律與高尚。似同《道德經(jīng)》所言:“不欲以靜,天地將自正”無需過分追求浮華與私欲,只需保持清廉之心,去踐行廉潔之道,方能彰顯真我,成就高尚品格。
廉是成事之本,是心靈的甘露,是生命的光輝。廉潔是一種沉心靜氣的思想,它是內(nèi)心深處不被任何誘惑、喧囂和浮躁所動搖的決心,象征著清醒與堅定,始終謹記“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”的古訓,以“慎言慎行”的態(tài)度督促自己遵規(guī)守紀——恪守廉潔。這要求我們在面臨考驗時要保持初心,立足大局、公私分明、修身敬業(yè)。以如履薄冰的心態(tài)克服麻痹心理,始終做到克勤克儉、勤勉忠正、廉潔奉公,自覺抵制不良風氣,堅決拒絕腐敗。不為虛榮所動,嚴守道德底線,這是個人品質(zhì)的最佳佐證,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。
“廉如清風”“要讓廉潔真正成為思想之底線,在全社會樹立公正廉潔的良好風氣。”廉潔從何而來?唯有自我淬煉而已。
自律與廉潔,既然我們已經(jīng)選擇正義的道路,當應銘記初心和情操,堅守原則與自我,一生不褪清正本色。(設備檢修中心 徐朝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