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深了,凌晨的鋼城顯得有些冷清。此刻的你或許已經沉睡,但在這煉鐵廠1#高爐,依然有著很多的勞動者沒有停歇。也許是為了生活,也許是為了夢想,也許是為了更好的明天...
午夜,1480℃ 的熱愛
把測溫棒套在測溫槍上,用力夯實,藍燈亮起,把探頭深深地插入鐵水中。一段不太悅耳旋律唱響了五六秒鐘后,紅燈亮起--1480℃。這是他每天重復十幾次的日常工作,他叫許巖,1#高爐副工長,一個地地道道的陜南漢子。此時他依次確認完當前爐次的現場情況后,回到流淌著鐵水的彎溝旁,繼續(xù)記錄參數、組織出鐵。奔涌的爐渣和鐵水把整個出鐵平臺照的滾燙,站在洶涌的鐵水旁,透過面罩和彎溝罩子上的窗口注視著金紅色翻騰的鐵花,一動不動。隨后他舀出兩塊鐵樣,蹲到另一側看著鐵水慢慢凝固,由黃到紅,外圈微微隆起稀疏的黑灰色條紋,不到一分鐘的功夫,整塊鐵樣完全黯淡了下來,但他的背上卻生出了汗水浸透了衣服,一圈圈白色的印記,那是汗水風干后留下的,印證了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。
冷夜,100℃的熱情
墻上的鐘表已是凌晨4點,走進1#高爐辦公室,副爐長吳誠誠正伏案電腦旁敲打鍵盤,夜班的疲憊擋不住他眼中的炯炯有神,焦炭水分的影響讓他雙眉緊皺,怎樣減小對爐況的影響是擺在他面前的課題,關關難過關關過,理工科的他最不怕的就是難題。調整風口面積和裝料制度、加強鐵口維護、編寫操作操作方針,同一個問題,往往會準備兩個以上的應對方案,確保高爐在每一次爐況波動時,均能化險為夷。“誠誠,生礦較濕,造成槽下經常糊篩。”一聲急促的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,“好,我來看看”他趕忙放下手頭的工作,揉搓一把臉跑往槽下,對高爐的“口糧”進行觀測,測濕度、算堆比重、查塊礦大小,拿回數據來進行分析核算。“對焦炭篩板進行增加擋料板,減少焦炭流量,30-40公斤每秒降低到15-20公斤每秒”看著逐漸改善的爐況,他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,活動活動身體,又回到案頭整理夜班生產情況,制定白班高爐操作方針。
清晨,0℃的“狠”心
凌晨六點,一個頭戴黃帽子的中年男人,一項一項逐一核對單據內容,每對一項便用筆在后面打個小勾。“曉利,車輛絕對沒問題,我都檢查過了。”青安崗崗長唐彥超斬釘截鐵的說道。“不準走,我知道大家都想回家,但是車輛附件我必須再過一遍,確保道路安全。”他叫李曉利,是1#高爐的安全員,他深知春節(jié)將近,人員的思想最容易出現波動,所以他每逢夜班下班,都要檢查工友們的車輛性能,及時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(tài),強調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,潛意識淡化節(jié)日的氣氛。忙完這些,他又馬不停蹄參加白班的班前會。除日常作業(yè)現場文明施工、安全隱患排查外,他還要對施工現場材料、設備擺放是否合規(guī)進行排查。根據項目施工情況重點對當日危險作業(yè)、人員安全行為以及安全防護設施設備情況等進行巡查,發(fā)現安全隱患立即安排整改,同時對作業(yè)人員違章行為及時制止并現場教育,用自己的“狠”心,確保安全生產。
眼前風霜豈承歡?心中有暖自不寒。每個深夜的勞動者都是平凡的人,因為工作需要,因為心有夢想,他們努力、樂觀,朝著未來步伐堅定。(煉鐵廠 崔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