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同事眼里,他是耐心細致、錙銖必較、嘮嘮叨叨的大工長,在領導眼里,他是技術過硬、愛崗敬業(yè)、事必躬親的先鋒兵。他就是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軋鋼廠棒線車間1#棒線大工長——郭亞新。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汗水與執(zhí)著譜寫出青春華章的漢鋼人。
自2013年進入漢鋼公司,36歲的郭亞新在軋鋼一干就是7年,將人生最美好的歲月都撒在了這機器林立、火龍飛舞的一線。兩千五百多個晝夜,郭亞新始終嚴格要求自己,苦練軋鋼技能,勇挑生產(chǎn)重擔,以帶班零事故的驕人戰(zhàn)績榮獲2018年度陜鋼集團安全先進班組,個人也先后榮獲分廠生產(chǎn)管理先進個人、質量標兵及陜鋼集團2019年度先進工作者。
聽聞要采訪他,這個平日里講起工作口若懸河的鋼鐵漢子,竟?jié)M臉通紅,抓耳撓頭結結巴巴道:“哎呀,那個,我有啥好采訪的,就是干了該干的活,不讓分廠操心而已。”而筆者心里清楚,這個旁人眼里的大工長,肩上扛著太多的責任與擔當。
當年,剛入職的郭亞新被外派學習調(diào)整2個月,返廠后卻意外被分配去置換氣瓶。面對這個毫無含金量的崗位,他一不抱怨、二不頹廢,安之若素,欣然到崗。他一方面干好本職,為軋線做好服務;另一方面,利用自身所學主動幫忙組裝軋機,暗自留心偷師學藝。那個隨身攜帶的黑皮本,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影響生產(chǎn)順行的各種問題及判定解決方法。比如,當出現(xiàn)折疊時,要首先考慮K3是否崩槽、料型是否標準、軋槽切分刀是否磨損嚴重存在老化、切分輪是否粘鋼等因素,他還不斷設想如果自己遇到此類問題該怎么處置?能否迅速找到問題癥結,制定出合理的調(diào)整方案……星光不負趕路人,3個月后,郭亞新被任命為1#棒線丙班調(diào)整工,負責工藝參數(shù)調(diào)整。2014年他又被提任該班軋鋼班長,如魚得水的他一上任就創(chuàng)下了成材率、負差控制5連冠的驕人戰(zhàn)績,被兄弟們親切地稱為“戰(zhàn)神”。2015年,郭亞新調(diào)任1#棒線甲班工長,作為班組生產(chǎn)第一負責人,無論哪里有問題,遇到什么樣的困難,郭亞新總是沖鋒在前。最臟的地方,他去!最累的活,他來!這種勇于擔當和干練的作風,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心里,班組凝心聚力,班產(chǎn)、成材率、負差指標一路飄紅,自己也連續(xù)9個月被評為“功勛工長”,記錄至今無人能破。
“不是在軋線,就是在前往軋線的路上。”這是同事們對郭亞新工作的真實評價。每輪班,郭亞新都會提前一小時出現(xiàn)在生產(chǎn)現(xiàn)場,了解當班生產(chǎn)情況、軋機運行參數(shù)、軋槽過鋼量、成品質量、性能指標、負差、備機數(shù)量,查看各架次料型、上冷床溫度等關鍵數(shù)據(jù),對檢查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,及時反饋當班人員,確保軋線各關鍵點數(shù)據(jù)可控,為本班生產(chǎn)奠定基礎。除了關注線上軋機運行情況,他還注意提升線下備機的組裝質量,軋鋼就是與時間賽跑。為此,他要求所有備機必須在線下組裝完畢,每一架導衛(wèi)導輪的開口度、對中性、緊固螺絲螺釘、扭轉角度必須在線下調(diào)整檢查無誤,確保導輪中心線、夾板中心線、軋槽中心線“三線合一”,確保所有備機、導衛(wèi)來之能用、用之能順,最大限度壓縮停機時間。
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,也是郭亞新一路成長的最佳佐證。3年后,他肩負起了1#棒線大工長的重任。從一個只負責8小時生產(chǎn)的小工長轉變?yōu)榻y(tǒng)攬整條產(chǎn)線的大工長,角色的轉變讓郭亞新深感壓力倍增。從此,他出現(xiàn)在軋線的頻率更高了,踏遍的角落更多了,睡眠的時間也更短了。每天早上6點50分,他都會準時出現(xiàn)在軋線旁,從鋼坯堆垛到入爐軋制打包檢斤、從人員勞保穿戴到作業(yè)安全監(jiān)護、從派工單簽發(fā)到掛牌確認……他都要進行嚴格細致的檢查,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,對違章作業(yè)不聽勸阻者,他敢管敢抓,及時上報車間按規(guī)定通報處罰,以儆效尤,確保生產(chǎn)安全穩(wěn)定順行。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宿舍,他都要等到零點以后,看到生產(chǎn)群里最后一個班的產(chǎn)量、指標,確認當天任務完成后,才能安然入睡。反之,他就會打電話或趕赴現(xiàn)場調(diào)查原因,制定解決方案,決不讓問題進一步擴大。遇到新品試軋,郭亞新索性吃住在現(xiàn)場,豆?jié){就米飯,泡面配榨菜,實在困了,就趴在桌瞇個20來分鐘,手里還緊緊攥著對講機,只要軋線起車號一響,他又轉頭扎進了車間。時光不負有心人,2019年底,勤勉持重的他被評為陜鋼集團先進工作者,為自己多年的奮斗和付出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“你工作這么拼,家里人知道嗎?媳婦沒意見嗎?”突如其來的問題,讓原本健談的郭亞新戛然而止,緊閉的嘴唇閃過一絲無奈,轉而將臉深深埋進長滿老繭的雙手。片刻之后,筆者在他的眼角看到了一抹亮光,那是眼前這個高大、帥氣的大工長對家人虧欠的淚花。
幾許寒來暑往,灰白的須發(fā)早已爬上了他的兩鬢。相較于對軋線的熟悉,鄰縣的家反而有些許陌生。當年入職時,愛人就不同意他到這里來工作,說離家太遠,幾次三番讓他辭職,他都說服愛人留了下來。2017年的一個凌晨,正在指揮換輥作業(yè)的他接到妻子電話:“大女兒高燒39度,父母回了老家不在跟前,我一個人抱著孩子打不到車,去不了診所,天還下著雨……”耳邊是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,眼前是爭分奪秒的生產(chǎn)現(xiàn)場,郭亞新哽咽無語,心如刀絞,恨不得立即飛回家中。然而,看著兄弟們奔忙的背影,他實在不忍心丟下干了一半的活,好言安慰妻子,囑托親戚幫忙照看,郭亞新硬是等到一輪班上完才匆忙趕回家。擔任大工長以后,原本回家就少的他,更是很少休假,幾乎天天定在軋線上,不喊累、不喊苦、不抱怨,即便是小兒子出生,他也只待了3天就回到了崗位,車間領導問他為何不休滿7天陪產(chǎn)假,郭亞新說:待在家里惦記生產(chǎn),還不如回到廠里,看著軋機心里能踏實點。今年疫情期間,全民被迫蝸居,郭亞新更是連續(xù)2個月都沒有回過一次家,說不惦記那是假的,疫情當前,誰不牽掛妻兒老?當考慮到回去之后返崗時要隔離14天,他就狠下心咬牙堅守崗位,在火熱的軋線旁過著“五加二”“白加黑”、兩點一線的“標配”生活。是的,在我們軋鋼兄弟的眼里,那些“996”什么的都是浮云,全月無休、24小時待命才是常態(tài)。
“得一寸進一寸,得一尺進一尺,不斷積累,飛躍必來,突破隨之。”這,就是郭亞新,一名普通軋鋼工的奮斗歷程。(牛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