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久沒有回家了?
聽說每個人都有一個無論走多遠都改變不了的“家鄉(xiāng)胃”,五一放假,我也要回家了,想想還挺興奮呢!興許是,離開總是太久,常住已不知曾幾何時。
在朋友圈或者在短視頻里每每看到家鄉(xiāng)的美食,總不覺要感慨一番。回憶里,那些司空見慣的食物,都變得格外的美味與懷念,許是回憶自帶一種幸福因子吧。
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季節(jié),好日子多,喜事多,一有喜事按照慣例是要擺酒席的。以前的酒席都是在自家擺,請來廚子和大總管(掌管結婚、滿月或者白事的管事人)擺幾桌宴,親朋好友一起坐在露天里共進餐飲。
老家人習慣把為結婚、嫁女兒、喬遷、升學、祝壽設的宴請稱之為酒席,把赴宴叫作“吃席”,也叫作“坐席”,我想這一點全國各地應該都差不多。每當家里有喜事,主人家就要把平日里有往來的親戚和朋友請來,先是下帖子,沒有電話的時候是由專人騎摩托車挨個地通知,有電話的時候就一個個打電話通知。每戶人家都有一本“賬簿”,上面記錄著哪些親朋出席了酒席,給了多少“份子錢”。酒席是鄉(xiāng)間人情來往的媒介,也是促進鄰里關系的橋梁,與周圍鄰里相處不來的人家里有什么事情時是很難請到人的,那天如果門可羅雀那面子上就不好看了。
為饗宴掌勺的廚子大多是土廚子,心里頭有自己的食譜。準備饗宴中要用的菜往往從宴席的前一天就開始,雞魚肉蛋、蔬菜水果、面食湯飲,樣樣俱全。這些菜平日里不常吃,人們對其味道的記憶卻是極為深刻的,如果廚子功夫不到家,宴席后是要被人們批評的,反之,如果味道做得好,會獲得褒獎同時一傳十,十傳百,許多人家都會找這手藝好的廚子。宴席當天一早,主人家的院里院外就已經(jīng)熱火朝天了。那時辦宴席大多是在自家院子內(nèi)外,擺七八張到十幾張桌子,宴席所用的桌椅板凳、鍋碗瓢盆大多是左鄰右舍一起湊起來的。后來,饗宴變成一種商業(yè)活動了,廚子成立自己的班子,所有餐具都由廚子自己帶來。廚子在轟轟作響的大爐前先準備燉煮烹炸肉類食物,鄰里則不邀自來幫助打下手,擇菜、洗菜,擺桌椅板凳和碗筷,院子里人影穿梭,人聲鼎沸,好不熱鬧。到了開席的時刻,涼菜先行,接著熱炒,再是大件,大件多為肉類,在物質(zhì)生活匱乏的年代,吃一次席足夠回味三天。
現(xiàn)在為了省事,家有喜事時許多人已經(jīng)不選擇在家里辦宴席而選擇到酒店里去了,因此在家吃宴席的機會就少了。幸運地,前陣子老家有人辦喜事,請了我們,趁著休息興高采烈地去了,再一次體驗了饗宴的味道。那熟悉的味道激起了內(nèi)心的漣漪,回想起過往的歲月,不覺歡喜了。(計量檢驗中心 張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