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午后,陽光如同烈火般無情地炙烤著大地,連空氣都在熱浪中扭曲。窗外,蟬鳴聲此起彼伏,編織成夏日的獨特旋律,而原本翠綠的樹葉此刻也顯得慵懶無力。偶爾,一陣微風輕輕掠過,卻仿佛只帶來了更多的燥熱,讓人心生煩躁。
在這樣的午后,我倚窗而坐,身旁的電風扇雖然全力運轉,但吹出的風卻如同熱風爐般令人不適。此時,我的心中忽然涌現(xiàn)出媽媽手搟面的記憶。那獨特的香氣與家的溫暖,如同一股清泉,瞬間沖散了心中的燥熱,帶來了絲絲清涼。
記憶中,媽媽的手搟面總是讓人回味無窮。那面條,筋道而不失細膩,每一根都承載著媽媽對家的熱愛和對家人的關懷。每當媽媽搟面時,她那熟練的動作和專注的神情,總是讓我感到無比安心和溫暖,而那精心調配的面湯,更是鮮美無比,令人回味。
正如白居易所言:“慈母倚門情,游子行路苦。”在炎炎夏日,媽媽總是在我放學后提前為我們準備這碗充滿愛意的手搟面。她用勁搟、細細切,認真準備澆頭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她的心血與汗水。當那碗熱氣騰騰過水之后的面端上桌時,整個房間都彌漫著家的味道和幸福的氣息,為這炎熱的夏日帶來了一抹清涼。
對于吃面,眾說紛紜。在北方,夏至前后,正是小麥豐收、新粉上市之時,古人以面食敬神,慶祝豐收。吃涼面是夏至北方的普遍習俗。清代《帝京歲時紀勝》記載,夏至前后,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冷淘面,冷淘面即“過水面”。當夏日熱得滿身大汗時,吃上一碗涼面,解暑降溫,渾身爽利。
夏至前后,白晝將漸漸縮短。因此,民間有“吃過夏至面,一天短一線”的說法,說的是吃過“夏至面”,白天就越來越短,每天做針線活用的線也一天比一天少。相比于其他食物,面條清爽、素凈,既是簡樸的果腹之物,也可以襯托任何食材,匯聚百態(tài)生活,容納萬千滋味。夏至前后,不論你身處何方,不管你有多忙碌,記得吃上一碗“夏至面”,這是生活的滋味,也是文化的傳承。
媽媽的手搟面,不僅滿足了我們的胃口,更滋養(yǎng)了我們的心靈。在那一碗碗的面中,蘊含著媽媽對生活的熱愛、對家庭的付出以及對我們的無盡關懷。每一根面都是媽媽用心編織的愛,每一口湯都是媽媽溫暖的懷抱。它連接著我和媽媽的心,無論走到哪里,無論經歷多少風雨,我都能從中找到力量與家的歸屬。
“暑來清風起,涼入心田深。”此時,媽媽的手搟面就像一陣清風般吹拂著我的心田,帶給我無盡的清涼與慰藉。它讓我明白,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困苦,只要有家的溫暖和愛的陪伴,我們就能勇敢地面對一切挑戰(zhàn)與困難。(軋鋼廠 王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