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家鄉(xiāng)在鎮(zhèn)巴的一個小村莊,由于地處巴山腹地,山勢險峻,地勢落差大,因此交通不便成為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的制約因素。在我兒時常常聽父親提起,他們背上背簍翻山越嶺,趕到鄰縣將白菜背回供銷社,路上耽擱三四天,最后能掙兩塊多,這在當時是補貼家用的一筆不小收入。
記憶深處為了挖寬那條南接集鎮(zhèn)、縣城,北通鄰縣小集鎮(zhèn)的山路。父母把家務活交給了十多歲的姐姐和年幼的我,自己背著鐵锨、鋤頭、鐵锨、撮箕,帶著干糧,隨著浩浩蕩蕩的“大部隊”,經(jīng)過數(shù)月的奮戰(zhàn),終于改善了那條通向外界的道路。路修好后,村里的山路上有了騎加重自行車的,有了開手扶拖拉機的,這些鐵家伙在我們這小山村里,引起了小孩的圍觀和好奇,它們停在哪里,我們就出現(xiàn)在那里,總要上前去瞅一瞅、摸一摸。
由于家鄉(xiāng)縣城不通鐵路,大批外出務工的人都需要步行幾十里趕到鄰縣的集鎮(zhèn)乘車。隨著道路的不斷擴寬,村里有了一趟往返縣城的班車,到集鎮(zhèn)、縣城辦事的人再也不用步行幾十里??墒怯龅较掠晏?,輪胎陷進泥潭大家要齊心協(xié)力推車。一旦遇到山體滑坡,車輛還要在路上過夜。尤其海拔高達2300多米巍峨的星子山是到縣城的必經(jīng)之路,山高路險,每到冬天寒風凜冽,路面冰凍三尺,可謂車在冰上跑,是人最擔心的路段。
近幾年在勉縣工作,由于離家不太遠,每逢休假總要回家玩上幾天。路旁破舊的土培泥瓦房消失了,一棟棟漂亮的小樓房像雨后春筍般涌現(xiàn),不少門前停有小轎車。回家的路面早已硬化,路面變得更加寬闊平坦,回家路上耽擱的時間越來越短,路上找不到行人,更多的是來來往往的摩托車、小車。如今正在建的漢中到鎮(zhèn)巴的高速公路已經(jīng)開工,星子山隧道也早已開工,在過不久回家的路又會變得不一樣。
回家的路在變化,回家途中的時間在縮短,這些都離不開家鄉(xiāng)人的奮斗,也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。(燒結廠 李賜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