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來,不管是老師講授還是自我意識,都是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,也因此,我們習慣性的認為距離最短那速度自然是最快的,但實際上,經過科學實驗論證,在一定條件下,最短的距離不一定是最快的路線,還存在一條“最速曲線”。
在一個直角等邊三角形頂點向底點設置三條軌道,分別是直線、短線較短、曲線較長,同時從頂點放三個小球做自由滾動,最后的結果會是曲線較短的軌道小球最先滾到底點。
仔細想想,其實在工作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在走直線,即使我們在向明確目標努力是,我們也在不自覺的走最有效率的路徑,而不是最短路徑。
這樣看來,對于我們正在全力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(fā)展的陜鋼來說,我們也應該找方法、找措施,找到最有效的“最速曲線”,用效率拉平與沿海鋼企的效益差距,用“曲線”跑贏與先進鋼企的技術差距,在鋼鐵減量化發(fā)展的今天,才能實現逆勢增長、彎道超車。
同時,對于我們正處在最好的時代、大有可為的青年干部職工來說,一是在努力前進的方向和路線上,要開拓思維,創(chuàng)新性地選擇“最速曲線”。人云亦云的盲目跟著別人很多時候并不會展示自己、成就自己,運用創(chuàng)新思維和互聯(lián)網思維才能突出自己,就像蘋果公司用蘋果手機顛覆了手機行業(yè),阿里巴巴用移動支付顛覆了金融服務,騰訊公司用微信小程序顛覆了軟件行業(yè),選擇對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;二是在緊扣目標上,要始終不忘初心,用堅持和執(zhí)著成就最快抵達目標的捷徑。尼采曾經說過:“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,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”,我們所熟知的各類名人的成長經歷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,比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經歷過三次高考,美國聯(lián)合保險公司董事長卡耐基克里蒙剛推銷保險經常被人踢出去,世界著名科學小說作家凡爾納第一部科幻小說《乘氣球五周記》被出版社退稿十五次,堅持到底,永不放棄,才能打牢成功的基礎;三是在努力的時間上,只要選好目標,找對方法,什么時候都不晚。有句英語諺語這么說:“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20 years ago.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.”翻譯成中文是“種樹的最佳時間是20年前,僅次于它的最佳時間就是現在”。人生雖然短暫,可永遠沒有太晚的時候,就像娃哈哈集團的創(chuàng)始人宗慶后是在44歲才創(chuàng)辦的娃哈哈食品廠,華為創(chuàng)始人任正非也是44歲才創(chuàng)建的華為這家世界通訊巨頭。每個人都行動起來,找到自己成功的“最速曲線”,用自己的小夢想支撐起陜鋼的大夢想。(劉勇)